【劳动创造幸福·特区建设者风采】2025年汕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淋源
2025-07-03
近年来,我市广大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全国和省的表彰。为弘扬先进、学习先进,5月6日起,汕头市总工会在微信公众平台“汕头工会”开辟【劳动创造幸福·特区建设者风采】模范先进宣传专栏,敬请垂注。
01 个人简介
02 个人事迹
助力“百千万”工程 健康服务先锋行
沈淋源出生于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华美二村一个乡村医生家庭,这片热土养育了他,也赋予了他深厚的家乡情怀。他发起了“助力百千万工程,健康服务先锋行”系列活动,筹集资金近23万元,利用周末带领团队深入20余个偏远乡村开展义诊。累计服务群众200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20万元,自购骨密度检测仪3万元,总共筛查青少年脊柱侧弯2万人次,骨密度检测1万人次,建立动态健康档案1.5万份。潮阳西胪镇72岁村民李阿婆,因腰椎间盘突出卧床3年,经魏氏手法治疗2个月后恢复行走能力。潮安二中筛查发现13例脊柱侧弯学生,个别严重者及时至医院咨询进行支具矫正,避免手术治疗。2024 年三次举办“关爱长者骨质疏松筛查”,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为3200名老人制定个性化方案,骨折发生率下降20%。
培训基层医生 传承非遗技术
沈淋源深知技术为大众服务才有价值,要想改善基层医疗状况,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是真正关键。他在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资格后,2016年10月参与学校组织教师讲课竞赛获得“一方杯”二等奖。同时积极组织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授课,为当地医生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系统的培训,基层医生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深入了解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魏氏伤科的技术、治疗方法和理念。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沈淋源牵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6期,培训基层医生1000余人次,覆盖粤东3市大部分乡镇,基本所有乡镇医生都有接受到培训。2020-2022年在揭阳、潮阳等地开展11期免费专项培训,将魏氏伤科手法、中药热敷等非遗技术传授给基层医务工作者。
医学科普宣传 预防为先为要
沈淋源除了直接为乡村百姓服务和培训基层医生外,还注重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他深知预防胜于治疗,只有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频、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广大群众普及医学知识,传授健康生活方式。曾于2013年《养生有道》参与32期节目录制,之后参加过《生活帮》《医生来做客》《中医非常道》等节目录制,宣传并科普中医药知识。
2022年沈淋源自费近10万元制作118条中医药特别是骨伤科科普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在社区、学校举办健康讲座20余场,受益群众5000余人。在专题视频中,既有深入浅出的医学讲座,也有生动有趣的健康小贴士。这些视频不仅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享,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在科学研究方面,沈淋源发明一项腰肌训练辅助装置专利,同时承担省部级大专项一项(汕头市科学技术局,项目名称:魏氏伤科手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及省中医药管理局专项一项(项目名称:潮汕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析)。
情系“百千万 ” 助力乡村健康 沈淋源在“助力百千万工程,健康服务先锋行”系列活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向 同一目标”:亲带团队直接为乡村百姓服务、培训班培养当地医生、视频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本人服务基层、培训医生、振兴乡村的完整体系。 通过直接服务乡村百姓,解决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通过培训基层医生,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通过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为构建健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三个方向,同一目标,不仅体现了沈淋源作为医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展现了他作为新时代劳动模范的担当和作为。沈淋源未来计划建立县域医疗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开发“脊柱健康 AI 预警系统”,提升疾病预防能力;筹办魏氏伤科长期学习班,推动非遗技艺传承。 在未来的日子里,沈淋源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构建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个人感言
给我一张椅,一张诊床,我就能为群众服务!